作为健康生活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安琪的核心价值就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天然、营养、健康、美味”的产品。民以食为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转变,这就对产品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安琪秉承“发展生物科技创新健康生活”的企业使命,把好从工厂到厨房的每一道防线,持续优化产品品质,稳稳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10月,安琪集团21名食品安全总监、97名食品安全员正式“上任”,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再升级。
抓食品安全,健全机制是保障。此前,安琪就已经建立了食品安全责任机制,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工作小组,落实质量和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制度,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谋划开展涵盖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供应商六西格玛过程能力评价案例等方面的系列培训,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机构设置到位、培训组织到位。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我们很早就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制度,食品安全的一系列工作非常契合当前新规的要求,对照新规,我们也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公司质量部副部长白润平说。
今年9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对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出明确要求。
安琪闻令而动明要求、迅速行动抓宣传,在各级各单位设置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岗位,制定并发布《食品安全总监岗位职责》和《食品安全员岗位职责》,并选派质量管理精锐力量担当重任,切实把责任人找准、把职责抓牢、把食品安全管好。
抓食品安全,完善体系是基础。安琪依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四大ISO管理体系支撑着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促进公司产品质量和经营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安琪创新性地打造“CIP无菌管理模式”,实现了安琪公司集团化管理的要求。2009年起陆续引入BRCGS食品安全全球标准、HACCP体系、FSSC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将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和体系与国际接轨。
2020年10月,安琪通过了以“严格”和“高含金量”著称,堪称“食品行业奥运”的AIB审核,意味着安琪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获得国际认可。
抓食品安全,全过程落实是关键。一直以来,安琪秉承“发展生物科技创新健康生活”的使命,打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强化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找差距、补短板。
从原材料进场到成品出厂,加强技术保障、完善验收标准、推动智能制造、开展QC活动,强化生产过程管控。
从OEM业务到自产产品,从传统产品到新产品,始终坚持以健康为导向,始终坚持高标准,始终坚持从严管理,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从国内到国外,密切关注政策,跟随食品安全形势。在国内,构建“全员、全方面、全过程”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外,准确识别、科学研判目的国食品安全、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打好提前量,确保出口产品安全过关、质量过硬。
在位于宜昌猇亭区的安琪生物科技产业园内,安琪宜昌公司酵母绿色生产基地火力全开,这个高度智能化的工厂,可年产2.4万吨酵母、1.65万吨酵母抽提物和1000吨中试特种干酵母。
“未来工厂”保障产品制造可靠性。安琪酵母绿色生产基地应用国际*的自动化装备和系统,辅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线的全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控制。
机械臂有序挥舞,蜘蛛手精准取放物品,传送带不间断传送,码垛机、AGV小车、提升机等无缝衔接、密切配合,一个个机器人在工厂MES智能制造系统的统筹下,各司其职、各自忙碌。实现从原料卸车入库、生产,到成品的装箱码垛、输送发货全程“无人化”。
“减少人的干预,实现了原料、成品与人零接触,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宜昌公司食品安全总监刘园解说道。
安琪各生产线均对标“未来工厂”,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以先进的集散控制系统为支撑,全面采用西门子PCS7自动化控制体系,3645个在线个检测项目。产品生产过程中推行“人控质量”向“机控质量”转变,实施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化”管理等系列措施,以工艺技术创新促使产品可靠性增长。
技改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施策。食品行业日新月异,带来食品安全管理的新需求、新趋势、新潮流,生产线上一个个小技改是带来食品安全大效益的关键。
“将卸料门密封方式由多边硅胶密封改为硅胶气囊密封,彻底解决了混合机仓门漏粉的质量隐患。”在园区工厂生产车间内,几位专家正在“会诊”。园区工厂一方面严格加强供应商原料质量分级管理,另一方面着手在生产工艺上进行技术改造。
经过反复调试和改进,最终将目光聚焦到对混合机放料门进行结构改造上来,并安装压力表实时监控数值,增加自动报警停机的功能,有效避免因仓门漏粉导致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产业园投产运行10个月,已开展质量方面的技改7个。
今年安琪累计实施质量方面技改项目95个,预算投入近5000万元。柳州公司强化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采取优化投料工序、稳定物料温度和蒸汽压力等措施,促进滚筒细胞壁水分合格率从90.6%提升到99.6%。赤峰公司借助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工具,开展技术改造,推动一产品CPK值(过程能力指数值)提升38%,确保产品质量指标更趋稳定。喜旺公司生产的酸奶保质期逐步延长,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99.9%以上。一系列技术改造,实现了工艺技术创新与产品的紧耦合,产品可靠性持续提升。
“经检测,受检原料各项指标符合原材料标准规定。”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和往常一样,对健康食品产业园送来的原料进行检测。
各种原料进入检测中心后,经过机器和人工的协调配合检测,真面目“一览无余”,不仅能对外观、水分等原料特性指标进行检测,还能掌握食品的各项安全指标,如污染物含量、微生物水平等。
食品安全落实“前置把关”。“数据就是硬指标,检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坚决拒之门外。”作为质量源头管理的重要一环,检测中心日复一日地检测,严格把好原料“入门关”。
自产产品从源头管起,OEM业务食品安全管理同样上紧发条。质量部就此前引发产品质量投诉的“高风险”供应商实施100%抽检,实现“生产一批、抽检一批、报告一批”,对于多次抽检不合格的供应商,启动退出机制。尤其对于新公司、新业务、新产品,供方准入关卡把关更严。
除了在原材料供应方面把牢入口关,安琪还把质量管理前置到工艺研发设计环节。“在产品设计环节,我们就坚持‘四个必须’的原则,确保研发出的产品真正对人类的健康有益。”安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四个必须”原则即必须是对人类的健康真正有益的产品、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必须为顾客创造价值、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QC活动推动“重心下移”。原料迈入门槛进入生产线,就依赖于各工段、班组规范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