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时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户上已回购股份后的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公司属于白羽肉鸡生产及肉类食品深加工行业,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拥有白羽鸡自研种鸡并实现对外批量销售的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集祖代、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肉鸡养殖于一体的白羽肉鸡生产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鸡肉食品深加工企业。
白羽肉鸡是对白羽快大型肉鸡的简称,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中现代化、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程度最高的新型产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观念已经从最初的满足于温饱发展成为追求高品质、方便快捷的消费,因此对营养价值高、食用便利、安全卫生的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我国的肉制品人均消费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发展空间巨大。在肉类产品中,鸡肉以其一高三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及生产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环境友好等优势,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消费肉类,且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占比逐年迅速提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内目前肉类饮食消费习惯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以鲜肉为主,肉类深加工食品消费量占肉类整体消费比例不高,相较之下,肉类深加工食品在欧洲、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更欢迎,发达国家的肉制品占肉类产量的50%。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健康、方便的需求不断增强,肉类深加工食品因其健康、安全、易加工、易保存、风味多样等特性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未来随着肉制品加工工艺的不断提升,产品种类将更加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白羽肉鸡是全球接受度最高的肉类品种,在全球所有肉类消费结构中其占比达到四成左右。根据《中国肉鸡产业研究及投资分析报告(2022-2023)》报告,从全球肉类结构看,2022年全球鸡肉产量约10,093.60万吨(主要为白羽肉鸡产量),猪肉约10,984.60万吨,从全球肉类结构看鸡肉与猪肉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约1:1的比例。
从国内肉类结构来看,2022年全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约9,227万吨,其中禽肉产量2,443万吨,占比26.48%,且禽肉消费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禽肉产量中白羽肉鸡占据五成以上份额,白羽鸡肉是我国主要的肉类品类之一。
2019-2020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供应出现巨大缺口,鸡肉因其补充速度和经济效益比其他动物蛋白更具优势,成为最佳替代动物蛋白来源,2019-2021年中国平均鸡肉消费量约1473万吨,较2016-2018年平均消费量增加289万吨,消费中枢明显上升。
2021年12月,国内首批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品种“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三个品种通过审定,宣告国内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种源供应。
公司自主研发的“圣泽901”凭借其不输于国外品种的养殖性能,在2022年6月成功向市场销售父母代种鸡,公司成为首批批量供应市场国产父母代种鸡雏的国内企业。2021年12月,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在加拿大、纽芬兰等地检出,成为北美洲本轮禽流感疫情的起点,美国作为国内祖代鸡主要引种国,几乎所有州都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据USGS统计,截至2022年3月,美国仍有多个州出现禽流感疫情,其中包含多个祖代白羽鸡重要供种州,并且预计该疫情短期内难以恢复,意味着我国自美国祖代白羽肉鸡引种已受阻且短期难以恢复。因此,“圣泽901”有望在此契机之下,逐步实现白羽肉鸡种源的国产替代,保障中国畜牧业的供应链安全,让整个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自2021年初以来,白羽肉鸡行业受需求下滑以及原材料价格高涨等因素影响进入下行周期。随着2022年下半年以来,经济逐步回暖,下游餐饮行业逐步恢复,需求增加;受国外禽流感爆发的影响,引种受阻,国内2022年5-7月、10-11月完全没有祖代鸡苗进口,2022年全年,祖代白羽种鸡引种量总计96.34万套,较上年同期减少24.5%,截至2023年3月19日的后备祖代种鸡存栏量较上年同期减少26.27%至48.8万套,供给减少。预计2023年白羽肉鸡行业逐步进入上行周期。
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内白羽肉鸡产业的蓬勃发展,鸡肉消费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从肉类消费结构来看,国内城镇居民肉类消费中的禽肉占比已由2000年的21.30%提升至2020的35.60%,乡村居民肉类消费中的禽肉占比已由2000年的16.30%提升至2020年的39.00%。鸡肉是我国主要的禽肉种类,国内人均鸡肉消费量从2001年的7.28千克增长到2020年的10.64千克,但仍低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全球平均消费量,未来我国人均鸡肉消费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1%,2020年餐饮市场规模下滑,但进入2021年,随着经济有所回暖,餐饮市场规模快速恢复至4.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当前,公司深加工食品销售以面向餐饮行业和个人消费为主,实现B端和C端渠道的全覆盖。B端业务承担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功能,能够很好解决餐饮企业门店后厨面积过大、人工成本过高的餐饮业痛点,B端业务稳步发展;“更懒”、“更忙”的社会现状激发了个人消费者对方便美食的购买需求,能够满足个人消费者新需求的预制菜悄然兴起,2021年预制菜行业规模达3,137亿元,预计到2025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8,317亿元,是2021年的2.65倍,面向个人消费者的C端业务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2018-2020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从12.8%提升到15%,但是仍远低于美国的54%和日本的49%,未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数量从2012年的1.82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4.33万家,餐饮行业连锁化趋势明显,公司现有深加工食品产线和工艺标准化程度高,能够满足连锁餐饮企业批量化、标准化的食材需求,有望把握餐饮连锁化的市场机遇。
2012-2021年我国连锁快餐企业营业收入从779亿元增长至1,271亿元,年复合增速达5.1%,2020-2021年度排名前十的全国快餐店中,共有5家快餐店以肉鸡类食品为主,另5家排名前十的快餐店亦提供肉鸡类相关产品。鸡肉深加工制品行业的规模扩张有望加速,预计到2024年深加工白羽鸡肉制品市场规模将达604亿元,较2020年市场规模扩大一倍。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健康已从“食饱阶段”、“食好阶段”升级至“营养阶段”。我国健身人群数量增长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