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2020版征求意见稿与10版标准比对解读

2020年7月10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关于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以下为征求意见稿与现行有效版本的主要变化。

修改了适用范围的表述。《征求意见稿》适用于6—36月龄较大婴儿和幼儿食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调整了适用范围的表述,无实质变化。

修改原料含量及范围。根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定义,主要原料中增加了小米的表述。结合市面销售的谷类辅助食品和国际主要国家/地区的相关要求,将谷物干物质占比修改为谷物干物质占总干物质组成的50%及以上。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原料要求中明确提出“不应使用蜂蜜”,分析原因可能是因蜂蜜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对婴幼儿健康有较大风险。

调整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分类。对产品分类的描述进行修改,将饼干、磨牙棒、罐装即食谷物辅助食品和其他产品都纳入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中。

调整营养成分指标。为保障婴幼儿的营养和健康安全,结合我国婴幼儿辅食生产工艺水平和其他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等,《征求意见稿》对部分营养成分增加了上限值,同时增加糖限量。具体变化为:因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缓解婴幼儿贫血等,故将维生素C由“可选择的营养成分指标”调整为“基本的营养成分指标”,并设置上限值为1.4—7.65(5.9—32)mg/100kJ(mg/100 kcal);基本的营养成分指标中的维生素B1和钙,可选择的营养成分指标中的维生素B2、B6、B12、烟酸、叶酸、泛酸、生物素规定了上限值;增加了可选择营养成分指标中烟酰胺和镁的指标要求;将碳水化合物添加限量的表述更改为蔗糖、果糖、葡萄糖、葡萄糖浆添加限量,同时将限量值下调,添加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限量为≤0.6g/100kJ(2.5g/100kcal);同时对基本营养成分指标的注释进行补充调整,更改了膳食纤维的能量系数(8 kJ/g),增加了碳水化合物含量计算方式的描述,增加了罐装即食谷物辅助食品的能量值要求≥335(80)kJ(kcal)/100g。

修改了危害物限量和致病菌要求。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原则》要求,污染物、真菌毒素、致病菌限量引用通用标准。微生物限量要求中,删掉沙门氏菌的限量要求;增加了“罐装即食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应符合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要求”的规定。

此外,《征求意见稿》将“含有大豆成分的产品中脲酶活性”调整为“以大豆或大豆制品作为蛋白来源的产品中脲酶活性”,脲酶活性为阴性。增加二氧化碳和/或氮气可作为包装介质的表述。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