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2022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2,024,273.88元,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202,427.39元,当年可供股东分配利润1,821,846.49元,加上年年初未分配利润999,160,536.98元,本年度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1,000,982,383.47元。公司近三年来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为69,586,631.64元,符合《公司章程》等规定中“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的规定。为保障公司经营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全体股东长远利益,鉴于2023年经营计划及资金需求,拟定2022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留存未分配利润将用于主营业务发展。
医药流通行业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行业,医药流通行业在医药产业链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口老龄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及健康意识提高等趋势下药品需求的提升将持续带动行业规模稳步增长,近年来行业监管不断完善,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医药流通行业已进入规模化、数字化、精益化的新发展阶段。2021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统计显示,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6,064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5%,增速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行业要素与资源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规模效应愈加凸显,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企业销售增速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集约化程度继续提升,各项政策落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速,衍生更多的服务场景和服务需求。根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1年),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0.97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34万家,零售连锁总部6,596家,下辖门店33.74万家,零售单体药店25.23万家。
数据来源:药品流通蓝皮书中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报告(增长率扣除不可比因素)
据商务部《2021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药品批发市场销售额为20,615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65%。从销售增速看,2021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1%,增速上升6.6个百分点,从市场占有率看,药品批发企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21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4.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进以及行业竞争压力的持续加大,全国性医药流通批发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渠道资源等方式进一步拓展网络覆盖面,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行业整体集中度呈提升态势,且龙头企业的收入增速及市占率提升更为明显。医药批发企业借助和医院与药企紧密联系,近年来积极布局DTP药房,承接处方药外流市场提升竞争优势。
根据商务部《2021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21年医药零售市场销售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增速略有放缓。2021年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为5,44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7.4%,增速放慢2.7个百分点。药品零售市场集中度及连锁率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底,零售连锁率为57.22%,比上年增长0.72个百分点,药品零售企业前100位销售总额1,912.1亿元,同比增长5.9%,扣除不可比因素占全国零售市场销售总额的35.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2021年度符合GSP要求的医药物流配送网点共2,343个,医药物流仓储建筑面积1,726万平方米,冷库容积140.6万立方米。随着药品集中采购常态化、互联网诊疗、医药电商业务的发展,医药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增加,并呈多样化、订单碎片化、配送末端化等特征,医药物流的价值在医药供应链的各环节都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医药物流企业更加注重以精益化的管理方式、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推动物流服务提质增效。
全国及区域药品流通企业联合第三方涉药物流企业,加强构建多层次的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完善最后一公里药品流通网络,在信息一体化、物流技术和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提升方面开展诸多实践,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冷链药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分会数据,2021年医药冷链物流费用规模为215.74亿元,同比增长24.58%,进一步带动医药冷链物流强势增长。
医药流通行业属于医药行业子行业,医药流通行业销售的各类药品需求变化较小,在季节交替、温差变化较为剧烈时,特定产品需求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是刚性需求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之一,整体来说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的敏感度较低,属于弱周期性行业,行业周期性不明显。
由于药品的时效性、便利性及区域消费习惯等特点,决定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地域性特点较为显著,公司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季节性地方病多发,对于在省市区域业务覆盖范围较广,配送能力较强,品种资源丰富,能更好满足上游供应商和终端客户对渠道需求的医药流通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2022年是医药行业变革的一年,全年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300余条,省级层面发布相关政策约有1,200条,国家出台多个“十四五”规划类文件,包含医药行业多个领域。医保目录调整逐步走向常态化,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药品集采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分级诊疗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互联网医院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持续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医药流通行业属于严格监管的行业,受国家以及地方有关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较大,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深度影响了行业发展方向与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
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集中采购已经从试点阶段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常态”实施阶段。2022年1月14日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将开展“常态化制度化药品采购”列入2022年医保工作一一“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采,力争年内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总数累计达到350个以上,扎实开展脊柱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推动地方积极开展药耗集采,提升医药价格治理能力,实现在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全方位推进集采的格局。
2022年,全国通过省级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采订单总金额10,615亿元,比2021年增加275亿元。其。